自贸烟台两周年观察与思考丨经略海洋篇: 弄潮

来源:海洋测绘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9-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王亮 通讯员 朱先俊 张颖 烟台报道 ■海工装备:一网箱,一集群,一路湛蓝之旅 ■海洋渔业:一粒卵,一条鱼,一条全产业链 ■自贸烟台:一片海,一座城,一
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王亮 通讯员 朱先俊 张颖 烟台报道

■海工装备:一网箱,一集群,一路湛蓝之旅

■海洋渔业:一粒卵,一条鱼,一条全产业链

■自贸烟台:一片海,一座城,一方深蓝沃土

经略海洋,是国家对山东、对烟台寄予的厚望——“山东有条件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,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”。

经略海洋,是国家和山东赋予自贸烟台的重大使命——国务院批复的中国(山东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,明确烟台片区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:重点发展海洋智能制造基地。

经略海洋,是烟台最大的产业优势、资源优势——坐拥1038公里海岸线,2.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,以及最美丽的海岛。海洋经济潜力无限,不靠海吃海,说不过去!

自贸海洋,由此成为烟台片区两年来的最蓝色成就、最金色招牌、最靓丽城市名片。

《自贸烟台两周年观察与思考》首篇我们呈现了自贸烟台陆上好风光,本篇我们把视野投向更广袤的海天,投向海上烟台,喜看自贸烟台生机勃勃的海洋图景。

——大海深处,国之重器各式海上平台,为海洋强国崛起提供海工装备保障。

——广袤海区,历经多年增殖放流,放鱼养水,鱼虾泼泼,重现盛景。

——几百平方米的超大网箱里,本地人爱吃的“黑鱼”“加吉鱼”“鲈鱼”等“海宝宝”们,住上了“大别墅”,仿野生环境,畅游其间。

——海岸线上,保护与开发并重,生态保育与合理开发齐头并进。

——浅滩上、近海处,正宗的北欧三文鱼从鱼卵到成鱼来安家了,将直供市民餐桌和日韩料理店;越来越多野生品种实现人工养殖……

——原种场、实验室里,烟台地理标志产品刺参、烟台本土特产黄尾蝶等诸多新苗种培育实现重大突破,坚决打赢海洋水产种业翻身仗。

弄潮儿向涛头立,看不尽自贸烟台蓝色好风光!

海工装备:

一网箱,一集群,一路湛蓝之旅……

经略海洋,装备先行。烟台作为一个工业大市、海洋经济大市,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已积累了雄厚基础——

建设成为全国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、全国最大海上深水油气平台建造基地、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;

创造了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、世界第一艘30万桶圆形储油加工船、世界第一条半潜式游艇专用运输船等多个国内外第一。

烟台海工装备产业的雄厚基础,与国家和省赋予的烟台自贸片区功能定位紧密衔接。自贸烟台,借力已有的产业基础,踏上更高的蓝色平台。

今年6月,由经海公司承接的烟台海洋牧场“百箱计划”首批网箱下水,总经理郭福元告诉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:“网箱将被送到长岛最北部深海区,养上花鲈和黑鮶,就是咱胶东人最爱吃的鲈鱼和黑老婆鱼……”

在五年前,老郭张口说的全是石油平台、海上开采那些高大上的油气行业术语,如今从海工大咖变身“卖鱼郎”。

老郭身份之变,折射出烟台海工装备的“油转渔”之路。自贸片区充分发挥“试验田”作用,推进以“海工+”为特色的差异化探索,助力海工装备产业从浅海走向深蓝。

——“海工+牧场”。围绕破解近海养殖空间和环境容量瓶颈制约,引导中集来福士等高端海工装备企业发挥技术优势,设计建造近海海洋牧场系列平台,建成首批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,引领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,开辟海水养殖新疆域。

——“海工+渔服”。围绕破解传统渔民年龄普遍偏大、难以适应新装备新技术操作要求这一难题,烟台自贸片区率先引入“现代渔服”理念,通过企校合作、设立“现代渔服公司”等方式,开展专业课程,定向培养现代渔民,催生现代海洋新职业。

——“海工+文旅”。提出“美学城市、颜值经济、艺术海岸、网红文旅”目标,建设“海市蜃楼·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”,探索海工装备保税再制造、涉外服务、国际艺术品展示以及韩资旅行社领域等创新实践,打造成为独树一帜的爆款IP,擦亮烟台自贸片区海洋文化旅游名片。

海洋渔业:

一粒卵,一条鱼,一条全产业链……

文章来源:《海洋测绘》 网址: http://www.haiyangcehui.cn/zonghexinwen/2021/0904/366.html



上一篇:厦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
下一篇:古人竟然这么厉害!盘点中国测绘史上的八大牛

海洋测绘投稿 | 海洋测绘编辑部| 海洋测绘版面费 | 海洋测绘论文发表 | 海洋测绘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海洋测绘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